- 威望
 - 2562 
 - 金錢
 - 5165 
 - 貢獻
 - 517 
 - 最後登錄
 - 2024-3-27
 - 註冊時間
 - 2016-5-29
 - 精華
 - 0
 - 積分
 - 5709
 - 閱讀權限
 - 150
 - 帖子
 - 24
  
 
 
 
    
- 威望
 - 2562 
 - 金錢
 - 5165 
 - 貢獻
 - 517 
 - 在線時間
 - 38 小時
 - 閱讀權限
 - 150
 - 精華
 - 0
 - 積分
 - 5709
 - 帖子
 - 24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| 
	
		
			馬上注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社區。
			按這註冊 已有賬號?點擊登錄 
		 
	 
cho-21413 
 
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較正常芽葉高很多,花青素是茶多酚的組成成分。 
其形成和積累與茶樹生長發育狀態和環境條件密切相關, 
較強的光照不口高溫能增加其含量,使茶樹芽葉呈紫紅色。紫色茶所含的脂型兒茶素較一般茶樹高, 
所以製成的曬青毛茶,苦澀味較重,湯色褐綠,葉底(茶渣)靛藍色。 
 
製成紅茶,湯烏葉暗,品質較差。故傳統栽培技術理念上比較排斥紫芽茶。 
市場上出現了以紫芽茶為原料加工的產品。雖然味較苦澀,但現代科學研究發現,紫芽茶所含有的花青素, 
對人體生理健康很有好處。花青素為一種水溶性的植物色素,從廣義上看,屬於黃酮類化合物。 
在美國,花青素主要用於保健品中,具有減肥、抗衰老、抗輻射的保健功能。 
 
紫芽茶的芽葉呈紫色是因其花青素含量較高所致,在綠芽茶中佔0.01%,紫芽茶中可高達0.5%-1%,, 
為一般茶葉的50至100倍;而花青素是多元酚類化合物的一種, 
也是重要的植物色素,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保健效果,可抑制脂質過氧化及清除自由基, 
降低人體內自由基的氧化傷害。 
 
專業數據如下:紫娟茶樹屬小喬木 /灌木型,大葉類,中芽種。樹姿半開展, 
分枝部位較高,分枝密度中等,葉片呈上斜著生,葉長11.0-13.0cm,葉寬3.4-3.6cm,柳葉形,葉尖尖, 
葉色紫色,葉柄呈紫紅色,葉片較硬,葉脈平均為9~11對, 
葉面平滑,葉緣平整,鋸齒淺、鈍、稀。 
 
花冠直徑4.10cm×3.44cm,花瓣5~6瓣,色澤白含綠,質地軟;花萼5片,直徑0.45cm, 
花梗長0.89cm,花萼和花梗色澤呈淺紫色;花瓣、花萼和花梗都無茸毛;花柱長1.25cm,3裂, 
裂位多為1/3;子房茸毛多,雌雄蕊等高,雄蕊約240枚,基部連生。 
10月上旬為盛花期,結實率低。 
 
茶果呈球形或長橢圓形,果皮色澤微紫,平均厚度0.71mm,果實2-3室, 
果徑1.96cm×1.77cm,種子橢圓形或半球形。紫娟茶樹春芽萌發期在2月下旬, 
3月下旬-4月上旬為一芽三葉盛期。育芽力強,發芽密度中等,芽葉紫色,較肥壯,茸毛多,持嫩性強。 
一芽三葉百芽重為115g。扦插繁殖能力強,成活率高,抗寒、抗旱、抗病蟲能力強, 
適宜大葉種地區栽種,栽培方法同雲南大葉種。該茶樹品種產量中等,據云南省茶葉研究所試驗, 
該所實驗地6-10足齡茶樹平均畝產乾茶103.3kg。 
 
據云南省茶葉研究所生化室分析,由紫娟茶樹品種春茶一芽二葉所製蒸青樣中茶多酚含量為35.52%, 
氨基酸3.49%,水浸出物44.58%; 
夏季紅碎茶中茶黃素含量為0.91%,茶紅素 6.99%,茶褐素 5.86%,感官鑑定濃強度得分為34.7分, 
鮮爽度得分為37.6分。描述下來為香氣揚,而口感稍淡而苦味明顯。 
 
充分體現紫鵑為扦插茶園茶的特點。1991年經云南省藥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林詠月等人用家貓進行多次實驗, 
結果表明紫娟茶具有一定輔助降低血壓的功效,因此紫鵑茶名聲大噪。 
眾多茶園開始扦插培育種植紫鵑茶樹。 
 
天然食用色素 
花青素屬黃酮類衍生物, 
是一種安全無毒的天然食用色素。花青素的營養及藥理作用逐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, 
方忠祥等對花青素的抗氧化、抗突變及減輕肝機能障礙等生理功能進行了報導,發現花青素對癌症、 
心血管和神經性疾病預防具有重要的作用。花青素對眼科、 
循環系統紊亂以及炎症也具有很好的療效,並可以降低冠心病發病的危險。 
 
隨著人們對健康的追求,富含花青素的食品、飲料的開發研究也就越來越受到重視。 
降壓療效 
1991年經云南省藥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林詠月等人用體重 2.5~3.5kg的家貓進行多次降壓實驗,結果表明, 
紫娟綠茶降壓幅度為35.53%, 
優於雲南大葉種綠茶(29.04%)。目前,雲南省茶葉研究所在開發出紫娟降壓保健茶的基礎上, 
正加大紫娟茶樹品種的繁殖,並期望在減肥、降血糖等方面加以開發、利用。 
 
紫娟與紫芽最大差別為葉型葉脈,紫娟為中小葉種,葉身薄而葉賣不明顯 
而紫芽為大葉種,葉身墨綠深厚,葉脈突顯與栽培野生茶類似。 
另外,紫娟毛茶湯色為紫色,湯質薄帶明顯苦味;紫芽毛茶湯色金黃,湯質厚重、口感飽滿、回韻足, 
茶質介於栽培野生茶與野放茶之間。 
 
紫芽連白蕊,初向嶺頭生。自看家人摘,尋常觸露行。 
杜牧當年見紫芽而歌詠,踏露摘下,“日午獨覺無餘聲,山童隔竹敲茶臼”,一幅田園畫卷。 
陸羽曾言“紫者上,綠者下”,來讚賞紫芽茶的品質。但當初的紫芽誰也沒有喝過, 
如今的採製茶業裡倒因為“芽紫者變異也,味苦劣,常棄之”。 
各地產茶製茶的製程文本中也有三不采的規定:“不採雨水葉,不採病蟲葉,不採紫芽葉”的要義。 
紫芽普洱茶古為貢品,採海拔2480米的野生茶樹群落, 
茶樹樹齡在500--1400年之間。茶樹品種與眾不同,數量較少。每年在立春前只採一季, 
按傳統工藝精製而成。其湯色透亮、蜜香沁人,是保健養身、提高生命活力的天賜佳品。 
最早學術界關注紫芽變異是在武夷山, 
 
雖然都知道紫芽是一種廣泛存在於不同植物中零散變異的現象,多見於夏茶, 
由於花青素含量極高,因此顏色呈現紫色,花青素口感苦澀,故一直認為不適合做茶。 
但從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,在武夷岩茶業內發現, 
岩茶紫芽變異體經過培育馴化可以產生高產、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,而改良後的紫芽口感也可以不那麼苦澀, 
於是福建省茶科所就採用大紅袍自然雜交 的後代中選育而成了一種無性系新品種:紫芽岩茶。 
 
專業描述為:灌木型,中葉類,遲芽種。嫩梢暗黃綠,紫芽,葉柄基部紫紅,節間短,茸毛少,葉質軟, 
持嫩性強,芽梢密度高,產量高,適應性廣,抗逆性強。 
春芽萌發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,一芽三葉期在4月中下旬,制烏龍茶品質優異,加工品質穩定。 
該品種育成是利用並改造珍稀茶樹品種資源的成功範例,適宜在烏龍茶區推廣種植。 
 
1985年雲南省茶葉研究所科技人員在該所200多畝栽有60多萬株雲南大葉種茶樹的茶園中發現一株 
芽、葉、莖都為紫色的茶樹, 
由其鮮葉加工而成的烘青綠茶,乾茶色澤為紫色,湯色亦為紫色,香氣純正,滋味濃強。 
因該茶樹具有紫芽、紫葉、紫莖,並且所製烘青綠茶乾茶和茶湯皆為紫色,特取名為“紫娟”。 
該變異品種經過研究和培育,誕生了現在的紫鵑茶樹, 
傳統紫芽是指大葉種古喬木因季節和產地而出現的變異芽體,一片茶林中出現紫芽的樹很少, 
一株古樹上紫芽者也不多。 
 
 
而紫鵑是扦插的茶園茶樹,高產密植,茶園預選變異種扦插, 
增加光照和溫度促使整片茶園植株從芽到葉、到莖都呈紫色。傳統紫芽葉身墨綠深厚, 
葉脈突顯與栽培野生茶類似;紫娟葉身薄而葉脈不明顯。 
傳統喬木紫芽湯色金黃、口感厚重、滋味飽滿;紫鵑茶(滇綠)湯水薄、色褐綠、苦澀味較重,葉底靛藍色。 
兩者可能的共性是花青素含量高,具有一定的保健價值。 
 
1991年經云南省藥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林詠月等人用體重2.5-3.5kg的家貓進行多次降壓實驗, 
結果表明,紫娟綠茶降壓幅度為35.53%,優於雲南大葉種綠茶( 29.04%)。 
目前,雲南省茶葉研究所在開發出紫娟降壓保健茶的基礎上,正加大紫娟茶樹品種的繁殖 
 |   
 
  
 |